2018年3月25日 星期日

Shark landings, Piña, and the famous Gatun Formation

(Photo credit Ramiro Solis)

沿著巴拿馬運河從太平洋端直達位於大西洋、加勒比海這一側的Colón(箇朗市),車程約1小時,當然,必須要避開尖峰時段。成堆的貨櫃、貨櫃放置場與帶著低沉引擎聲的聯結車隊仍不足以形容這個以貿易自由區為主體的城市的規模;另一側,形成對比的是已經凋零、曾是美軍駐紮的街道區,車窗外依稀可見斑駁的夜店招牌和戲院字樣,現在早已繁華不再了。


Colón市區後方小漁船起貨地點。 
Local fish landing site in Colón city (Photo credit Ramiro Solis)

就在這些舊街道的後方,我們到了一個非常小的當地漁市,恩,比起漁市倒不如說是三、四艘小漁船將魚起貨的地方。原來只是想買些魚用來蒐集魚耳石,沒想到卻目睹了大批鯊魚上岸。看起來有三、四種的雙髻鯊,大約有一百隻或更多的個體,塞滿了小小的漁船,這個數量連當地人都未見過呢!




小小一艘漁船滿載著鯊魚,用的應該是刺網。
Many (perhaps more than 100 individuals) sharks were landed, most of them hammerheads

漁民首先去鰭(你知道這個用途),但是魚體也有被利用就是了。
Fins, as well as their meat were processed

這些魚則只要8塊美金。17 fish for my otolith collection

隨後,終於是這次兩天一夜野外調查的目的,我們搭渡輪橫跨運河,來到一個濱海小村莊Piña,要來看看中新世晚期的地層。這個時期的巴拿馬地峽尚未出現,太平洋和大西洋依然相通,Piña層(Piña facies,Chagres Formation上部)沿著海岸線露出,而在海裡,海藻床和珊瑚就生長在六百萬年前的沉積物上。這裡的海相化石密集,軟體動物、無脊椎動物的殼體在藍黑色岩層中很容易辨識,仔細一看,便能發現其中參雜著無數淡黃色的魚類耳石。魚類耳石組成以燈籠魚為主,我還看到了燧鯛和深海天竺鯛等底棲性魚類。除此之外,也有鯊魚牙齒,幾年前甚至也發現了一具海豚頭顱化石。目前不同生物類群對於當時海水深度的詮釋不一致:軟體、無脊椎動物以及沉積環境大致顯示淺海環境,但是魚類和有孔蟲卻是陸棚以下的生物群落,很有意思。


Piña village


Piña facies


耳石出現了。Fish otoliths from Piña facies

好多耳石!Fish otoliths from Piña facies

隔天第二個要調查的地層是一直想看的Gatun層(中新世中晚期),層位在Piña層的下面,生物相和沉積環境都顯示比Piña這邊更淺海。由於Gatun層分布很廣泛,加上化石多樣性很高,在中美洲地區生物地層學上非常重要,其標準地層就在巴拿馬運河中途的Gatun人工湖周邊,早在上個世紀運河建造期間就有相關的研究,一直到現在仍有新的古生物學發現!在這裡有個很重要的生物相轉變可以觀察,相較於現生加勒比海的無脊椎,特別是軟體生物,中新世兩大洋相通時,牠們的體型大的多;營養階層方面,則由異營的濾食性生物轉變成珊瑚礁主體的生物群落。目前主流的假說是當時有湧升流存在,供應大量營養鹽給底棲生物,而貝類同位素的研究則為季節性湧升流提供了證據。對了,魚類耳石在Gatun層也有產出,但相較於Piña,密度很低,我也沒找到。


Gatun Formation

Gatun層有名的腹足類Turritella
Classic Turritella from Gatun Formatio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